上海市政协常委陈启宇履职建言 为创新之城贡献“复星力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1月22日-25日举行,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于25日下午胜利闭幕。
上海市政协常委、复星国际联席CEO陈启宇出席此次会议并提交四份提案:《关于尽快设立本市科创纾困专项基金,帮、扶、留、引高水平科创企业,助力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的提案》、《关于全链条、多环节支持和推动上海生物医药源头创新的提案》、《关于完善本市大型医疗设备临床应用政策、促进高端医疗装备业健康发展,助力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提案》、《关于建立儿童健康“一卡通”管理机制,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管理服务的提案》。
24日下午,陈启宇还出席市政协“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构建产业化体系”专题会并发言,围绕推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建言献策。
聚焦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建议政府牵头,设立更加市场化运作的科创基金,以此进一步加强三大先导产业科创驱动力;此基金应由政府引导、监管,并以市场化、长周期的机制落地。同时鼓励上海本地龙头企业积极发展CVC,第一时间支持原创成果孵化、转化、落地。
陈启宇委员的提案和专题发言受到主流媒体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上海电视台、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东方网、上海证券报、澎湃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等,分别从不同视角进行了采访报道。
提案一:设立科创专项基金,
帮、扶、留、引高水平科创企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百年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为提升上海“五个中心”能级和城市核心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撑,必然离不开高水平科创型企业的聚集和发展,离不开科创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健全。受海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近年来许多企业面临资金压力,陷入经营困境,能否生存和健康发展将极大地影响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进程。
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自2021年“资本寒冬”以来,不同阶段的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均出现资金压力,大量基本面良好、产品管线有序推进、盈利预期明确、极具竞争力的高潜科创企业融资受阻、流动性紧缩甚至濒临破产。各地政府通过基金的设立激励市场主体帮助城市招商引资发展产业,面临资金压力的生物医药企业容易受到这些基金出资的吸引和截留。
为应对上述挑战,建议本市尽快在政府推动和主导下,设立结合市场化机制运行的科创纾困专项基金,帮、扶、留、引高水平科创企业,同时进一步落实《上海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精神、促进上海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助力上海市科创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建设。具体建议如下:
1
聚焦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政府牵头,快速设立科创企业纾困发展基金,以此进一步加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科创驱动力。
2
科创纾困基金应由政府引导、监管,并以市场化、长周期的机制落地。考虑到三大先导产业发展周期特性,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每一个产业都应设立不小于100亿基金规模的纾困基金,基金期限应达10年以上,鼓励本市市级母基金、大型国企、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纾困基金设立出资。
3
纾困对象主要以在三大先导产业领域已经形成优势技术平台、产品研发进入中后期或初步上市、未来3年内将形成规模产值的高水平、中后期企业为主,对于技术特别领先的早期企业也可纳入纾困对象。纾困基金投资手段包括股权融资、债务融资、股债并举等多元化救助形式,以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式快速驰援科创企业。
4
纾困基金在做好本市范围科创企业纾困工作的同时,应积极面向长三角、面向全国、面向全球,招揽、吸引三大产业中有资金压力的科创企业将企业总部或核心业务搬迁到上海,发展壮大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坚实的后备力量。
提案二:全链条、多环节支持和推动
上海生物医药源头创新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经历了过去十年的快速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逐步缩短,正迎来从“从无到有”到“从有到好”的关键节点。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同质化内卷严重,基础研究未能充分发挥源头的作用,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底盘尚不牢固。
建议针对生物医药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特点,未来应在研发、准入、生产、使用、支付各环节给与全链条的支持,努力营造鼓励源头创新的制度环境,激活源头创新“第一公里”,探索生物医药的原研转化、创新路径和政策机制。
1
加强源头的投入建设,依托上海已有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水平临床研究机构和生物医药科创企业基础优势,在政府的规划下,在中国率先尝试类NIH的制度,加大基础研究投入,聚焦专项。
2
扶植上海本土生物医药龙头企业积极发展CVC,联动市级母基金、高校、科研机构及研究型医疗机构,实现源头创新的科研对接,第一时间支持原创成果孵化、转化、落地。
3
鼓励生物医药科创人才在创新企业与科研院所双向任职、兼职、轮职。人才是科技创新、源头创新的源动力。
4
以上海源头创新发展为驱动,推动长三角医药科创、市场一体化。
提案三:完善大型医疗设备临床应用政策,促进高端医疗装备业健康发展
随着城市老龄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肿瘤、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医疗需求进一步上升,以及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健康服务需求的大幅增长,大型医疗设备的临床应用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本市的大型医疗设备的布局应紧紧围绕着亚洲医学中心城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及高质量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等国家和城市重大战略来进行部署,由此建议:
1
在临床应用政策上进一步放开配额,给予更多非公医疗机构更便捷购置的政策。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简化上海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及迭代更新程序。
2
鼓励本土创新研发器械企业与外资、合资器械企业两者之间的良性竞争,推动两者共同发展;补缺口、填空白,推动进口品牌本土化发展进程,带动大型医疗设备全产业链发展。
3
上海要利用好在长三角的龙头地位,让大型高端医疗装备业在长三角更大的空间中得到更好地应用。
提案四:建立“一卡通”管理机制,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管理服务
“少子老龄化”逐渐成为常态,影响了我国人口均衡发展。儿童健康问题也日益复杂多样,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议在目前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探索在长江三角医疗一体化框架下,搭建儿童成长环境为一体的管理体系,建立儿童健康“一卡通”管理机制。
1
政策倾斜支持;
2
制定儿童健康管理标准;
3
建立儿童健康“一卡通”及整合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儿童健康数据,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双措并举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健康发展
专题会议上,陈启宇指出:“目前,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正处于从形成基本框架体系向实现功能全面升级的关键阶段。新科技赋能、新产业融合带来新机遇,上海要立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锚定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开展前瞻性、体系化布局,让科技创新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为提升上海‘五个中心’能级和城市核心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撑。”
陈启宇表示,针对近年来许多企业面临资金压力的挑战,应加大支持市场主体科创基金发展,同时考虑可持续的科创企业政策供给,双措并举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健康发展。